在德國巴伐利亞州,1869年建於國王路德維希二世。
其實我還沒去過「新天鵝堡」,整理時,我把它放在「不知道地名」那一欄,有空時,就拿放大鏡看看到底那是甚麼字,那字母很小,看起來,U、N不分,M、W不分,尤其第一個字母,看起來像Ω,還好,我有「鍥而不捨」的精神,原來是N,真相大白,是德國的「新天鵝堡」啦!二女兒買給老媽,強大「歡喜頂針」的陣容啦!
法蘭克福 的羅梅爾大會堂(Romer) 是這個城市最重要的歷史性建築。



德國頂針7,Weesenstein
在德勒司登東南的偉森斯泰城堡。
Thomaskirche聖湯馬斯教堂被列為德國建設文化遺產 ,是13世紀時期的教堂,18世紀時巴哈曾經是教堂唱詩班的領唱人。
2006年5月在萊比錫的兩位德國社友家各住5天,是一個很特殊的體驗。2007年4月3日德國朋友Hans和Beate夫婦來台北也由我們接待。回德國前他們去泰國玩。
1989年我第一次到歐洲,慕尼黑是我第一個接觸的歐洲城市,對那裡的建築、環境非常的震撼,有著洋蔥式圓頂雙塔的聖母教堂,是慕尼黑的地標,瑪麗恩廣場與環繞周圍的市政廳、鐘樓、教堂構成雍容大度的美麗景觀 ,很多窗台上都是美麗的天竺葵。尤其窗台上的天竺葵,真美麗啊!回來後在窗台上也擺上幾盆,好像剛好是夏天,太陽太大了,又常忘了澆水,結果可想而知!
德國頂針10,BAYERN拜恩應該是德文
巴伐利亞省(Bavaria)是英文。
巴伐利亞省(Bavaria)是英文。
這是1998年參加「奧地利經典12天之旅」時買的,本來放在奧地利那一欄,查證結果,才想起旅行中是有穿過德國,所以才有買到巴伐利亞省的頂針 。
德國頂針11, KEHLSTEINHAUS 高1894m 鷹堡是希特勒的手下 Martin Bormann 在德國國力最盛時, 建了送給希特勒當生日禮物,所以地點和工程都是一時之選,裡頭除了大廳、餐廳、希特勒的工作室等隔間外,還有突出於建築物,視野超棒,二面採光的房間。希特勒情婦 Eva 的房間, 一面可覽湖光山色,一面掛了一些和鷹堡相關的歷史照片和說明。
這也是1998年參加「奧地利經典12天之旅」時買的,本來放在奧地利那一欄,查證結果,這也是在德國。
是效真去德國自助行時買給我的。
這是去西班牙時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轉機時買的。
德國頂針12-2,是德國頂針11-1的頭頂圖案。很像埃及的幸運之鑰。
德國頂針13-2,是德國頂針12-1的內部商標,有商標的比較貴喔!。
Bavaria made in german
頂針上的歌德和席勒的銅像紀念碑不是很清楚,放一張我照的照片比較清楚,增加我自己的記憶。在威瑪,歌德和席勒這兩位哥兒們的正史,有空再寫,我記得我們團員是在這個廣場上站著吃香腸和麵包,德國朋友還告訴我們哪一攤比較好吃,我記得我們家老爺還吃了兩份呢!

2006年5月在威瑪國家劇院前照的,因為上面這個頂針中的銅像很不清楚,所以放一張我照的。沒敢把老爺大口吃香腸麵包的照片放上來。
德國頂針15-1,德國大文豪歌德(1749-1832)Johann Wolfgang V. Goethe。

2006年5月在威瑪國家劇院前照的,因為上面這個頂針中的銅像很不清楚,所以放一張我照的。沒敢把老爺大口吃香腸麵包的照片放上來。
下面這段是在網路上的「互動百科」上節錄下來的。
威瑪共和的憲法係於一九一九年七月三十一日由德國國民會議通過。 一九三三年, 希特勒上台後,此一憲法實際上被廢除。 由於國民會議在威瑪(Weimar)城召開,故名威瑪憲法,此一時期(1919-1933)亦稱為『威瑪德國』,或『威瑪共和』。
歌德於1775年受邀至威瑪公國任職,在此生活50餘年直至終老。歌德與席勒相知相惜,劇院廣場上矗立著兩人手持桂冠與詩集的雕像,兩位文壇巨人正是威瑪的精神象徵。今日的威瑪,文學的馨香仍然彌漫著、藝術的花瓣依舊飛舞著!他寫的「少年維特的煩惱」是大家都知道的,現在我才知道現在最夯的電影「海角七號」唱的「野玫瑰」Heidenvoslein也是他的作品之一呢!
德國頂針15-2,是德國頂針15-1的另一面, Johann Wolfgang V. Goethe 。
德國頂針15-3,是德國頂針15-1的另一面, Johann Wolfgang V. Goethe
德國頂針16,Friedrich Schiller弗里德里希˙席勒 (1759-1805),德國重要的劇作家,1799年搬到威瑪WEIMAR,1805年在威瑪去世。
下面這段是在維基百科節錄的:
约翰·克里斯托弗·弗里德里希˙馮˙席勒(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,1759年11月10日-1805年5月9日),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·席勒,德國18世纪著名詩人、哲學家、歷史學家和劇作家,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“狂飆突進運動”的代表人物,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于歌德的偉大作家。